冬天要闭藏,此时天气寒冷,草木凋零,龟蛇冬眠,生物的生机内收,所以叫“藏”。此时阳藏,阴盛,人的阴阳之理也与四季变化相符,将阳气渐渐内敛;所以冬季养生要以敛阴护阳为根基,为第二年春的生长做好准备。五行之中,冬季属水,从五脏来看,肾与水对应,这也说明冬季养生的重点应该是养肾。
骨质疏松症在中医范畴属“骨痿”或“骨痹”等的范畴。肾为精气匿藏的地方,主骨生髓,骨髓为骨骼形成与修复的根本之物。如果肾气亏虚,骨髓的来源也就失去了,致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所以补肾气,祛风寒,通筋络是保养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办法。而冬天养肾养生非常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朋友。
天寒地冻,防寒保暖是当务之急,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防寒保暖。从中医来讲,背部为阳中之阳,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都在这里。督脉汇集一身的阳气,如后背吹到寒风,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营卫失调,故易受风寒。足太阳膀胱经也主管一身之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时,太阳经首当其冲,会出现风寒痹阻,导致全身骨骼和关节疼痛的症状。保暖需要多穿衣服并增加被褥,建议让背部晒晒太阳,使背部不会着凉,温通经脉。
“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天气寒冷,还是需要坚持运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最好要等到日出以后再开始晨练,日出之后不仅气温有所回升,空气之中的pm2.5浓度也会有所减少,同时有足够的光照可以促进维生素D 的吸收,有利于钙质的补充和加快骨骼的新陈代谢。运动场地要尽量是土地或草地,大风大雪或雨雪天不宜户外运动,一方面是要防止滑跤跌倒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是要防止风寒湿邪,同时避免呼吸道感染。活动之前,一定要先活动活动各个关节,以免关节受伤。
冬季膳食养生是我国几千年来长盛不衰的养生传统。通过食用一些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材可以令营养最大限度地贮藏在体内,并滋养五脏。天冷了,食补还是以护阳温补为上。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冬季进补也要强调“补肾”的原则,五色与五脏相对应,黑色与肾脏相合,所以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骨鸡、甲鱼等都可以养肾气。冬季进补还要在保暖、御寒的基础上,适当选用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或中医所说的“温热”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鹿肉、鱼虾、鸽、海参、奶制品等,但除“滋补”外,还因适当补充维生素,如薯类、大白菜、萝卜等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A 及B 族维生素,不仅可以补充足够维生素,还可清内热,也起到“护阳”的作用。这也符合骨质疏松朋友的饮食需求,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C、维生素 A及B 族维生素等维生素能促进骨胶原蛋白形成,最终促进骨细胞新陈代谢。
冬季养生,按中医理论常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这四大类。骨松老年人的中药进补,应该根据各自身体情况来决定进补的程度,而不是一律采用一些名贵的中药如鹿茸、仙灵脾、海马、冬虫夏草等。过多食用这些中药会导致虚不受补,反而自累其身,骨质疏松的老年朋友最适合补气血,强正气,营卫调和,使风寒湿邪不能乘虚而入;最终达到筋骨强健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