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1)单验方
1)大蒜10~15g捣烂,马齿苋30~60g,煎水1碗,冲入蒜泥,过滤得汁,1日2次分服。
2)马齿苋60~90g,扁豆花l0~12g,水煎加红糖,口服2次。
3)取马齿苋30g,地锦草20g,用水300ml,煎煮20分钟,每日分两次煎煮取汁150ml混匀服用。
(2)中成药
香连丸(片)、黄连素片等。
(3)基本方药
白头翁汤加味。
方药组成:白头翁10g、秦皮10g、黄连10g、黄芩10g、白芍10g、马齿苋20g、苦参20g、广木香5g、砂仁3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葛根芩连汤。
方药组成:葛根15g,黄连9g,甘草6g,黄芩9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4)针灸推拿疗法
取穴:主穴:天枢 关元 足三里 阴陵泉配穴:发热者加曲池、大椎;
久泄久痢者加脾俞、肾俞;
脱肛者加百会、长强。
操作:关元用毫针平补平泻法,其余主穴用毫针泻法,
曲池、大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
脾俞、肾俞用温针灸法,
百会、长强用艾条灸法。
以上穴位也可用手指点按、推揉,力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穴点按5~7分钟,起到“以指代针”的目的。
以上治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5)护理
1)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措施,碗筷专人专用,用后消毒,注意粪便、便器的消毒,可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2)急性期腹泻频繁、腹痛、发热等情况下应卧床休息。
3)饮食以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可用荸荠粉、藕粉做羹食,或新鲜马齿苋煮水饮,避免生冷、油腻、多渣及刺激性食物。
4)早期禁用止泻药,防止毒素内陷。
5)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数等症状,要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6)预防
餐前应洗净手,食物应煎煮熟,瓜果应用干净水洗净后食用;用餐时食用生大蒜2-5枚。